• 学术动态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动态 >> 正文
  • 经常接触自然的城市儿童更愿意保护野生动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居住在城市中。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3.89%。在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儿童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不断减少,他们与自然的隔阂也逐渐加深。环境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自然经历不仅影响其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对自然的态度和保护意识,并且这种影响可能持续终身。因而,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理解儿童的自然经历与环境态度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培养对环境负责的公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物种生存的危机。

南宁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南宁市常驻城镇人口为241.47万人,市区面积865公顷。与2014年相比,南宁市城镇人口增长19.3%,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9%,因此南宁可以作为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儿童环境态度的样板。基于此,我院蒋爱伍副教授研究团队于2021年5月对南宁市六所小学4-5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理解他们日常自然接触的频率,对不同城市野生动物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和保护意愿。

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小学生每周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长(直接自然接触)为5.43个小时,大多数(84.3%)小学生表示自己时常观看自然类节目或阅读自然类书籍(间接自然接触)。虽然女孩更喜欢参加户外活动,但与男孩的差异并不显著。间接的自然接触在不同性别之间也较为相似。

2)虽然对不同的城市野生动物,小学生的保护意愿有所差异,但普遍来说,他们对物种的保护意愿与其接触自然的频率(直接和间接),对物种的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呈正相关。而且,女孩显示对更强的对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3)在所选择的南宁市有分布的24种野生动物中,城市儿童对颜值较高的小白鹭、普通翠鸟和赤腹松鼠最为熟悉,也最愿意进行保护。对凤头鹰、领角鸮、柑橘凤蝶、乌鸫、菜粉蝶、黑水鸡、中华大刀螳、变色树蜥、斑腿树蛙、南草蜥、普通鼩鼱、竹节虫、褐家鼠、灰鼠蛇、棕果蝠和粪金龟等中等程度熟悉和进行保护。对颜值相对不高的黑眶蟾蜍、红脚绿金龟、白额高脚蛛和斑络新妇不太熟悉,也不愿进行保护。眼镜蛇唯一一种小学生非常熟悉,但不愿意进行保护的城市野生动物。也说明野生动物能否得到更多的保护不仅取决于公众对它的了解,也与它的颜值密切有关。

本研究为环境教育的开展和培养儿童积极的环境态度提出以下建议:1)城市规划相关政策应致力于创造自然丰富的城市,为儿童户外活动提供场所,培养他们与自然的联系;2)环境教育应与自然实践结合,让儿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认识野生动物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物种的喜爱。让儿童到自然中去,让他们通过自然体验去深刻地认识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样才更有可能培养对自然环境负责的公民,长期支持物种的保护。3)鉴于有些物种,如黑眶蟾蜍等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却很少得到关注,建议今后在环境教育中重点普及这些物种的知识。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370)资助。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南宁市君武小学、银杉路小学、云景路小学、星湖小学、桂雅路小学和华西路小学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文章于今年8月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杂志上。第一作者为广西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徐佳苹同学,通讯作者为蒋爱伍副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22.e0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