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关系十分密切,是较好的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生物。雀形目鸟类在鸟纲中类群最为丰富,野外种群数量多,样本易于采集。 雀形目留鸟的活动范围小且相对稳定,不仅能反映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还可以揭示当地的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态毒理学家推荐使用雀形目留鸟监测当地环境重金属污染。
灰眶雀鹛( Alcippe morrisonia) 是广泛居留于中国西南和亚洲南部森林中的雀形目鸟类,以多种昆虫为食,数量丰富,易于研究和采集。灰眶雀鹛是观鸟爱好者最熟悉的森林鸟类之一,在鸟类混合群(鸟浪)中常被视为“核心种”,经常带领混合群中的鸟类进行觅食和警戒,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对灰眶雀鹛的影响可能对了解森林鸟类群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大新铅锌矿始建于1954年,于2001年关闭,在40余年的开采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排污措施,大量废水、废渣进入了三合村灌溉水区,造成大面积耕作区污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这样的污染是否对鸟类有所影响还研究较少。
研究结果发现:1)矿区灰眶雀鹛羽毛中的Cd、Pb、As浓度显著高于非矿区,而Cu和Zn的浓度在两个研究地点没有差异性,这可能是因为Cu和Zn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2)与亚热带森林中其他雀形目鸟类相比,灰眶雀鹛是重金属污染的良好指示物种;3)使用灰眶雀鹛尾羽监测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生活在矿区的灰眶雀鹛已经受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这种污染程度是否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其领导能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ple trace elements exposure of Grey-cheeked Fulvettas Alcippe morrisonia, a nuclear member in bird mixed-species flocks, and implications for bioindicator”为题于今年9月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区TOP期刊,IF=7.13)上。博士生刘士龙为第一作者,蒋爱伍副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Wambura M. Mtemi、硕士生周天龙和本科生潘金城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该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370)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GXNSFDA281016)资助。
论文链接: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14765132200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