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 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注入生态文明建设新力量


作者: 编辑:贾琦艳 来源:光明网 发表于:2022-09-23 15:46

https://share.gmw.cn/reader/2022-09/22/content_36042407.htm


广西是我国的林业大省,人工林面积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62.55%,木材产量几近全国总量之半,林业产值2021年达8487亿元,居全国第二,国家战略储备林数量全国第一,广西林业产业对保障我国木材战略安全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助力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步增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广西大学以“多维融合” 改革新林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撑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项目负责人符韵林指导学生创新课题研究


建设壮美广西,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为此,广西大学林学院开展了《地方高校面向区域战略发展多维融合新林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新林科教学改革。通过多维融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果显著。

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构建了林生、林农、林工深度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新林科人才培养体系。专业交叉,学科互融,多学科专业知识汇聚,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讲述传奇林业人,培养新型涉林人才懂桂拥桂、知林爱林情怀。教育学生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培育适合广西发展的速生优质林木,为木材战略安全与新生态壮根。

一直以来涉林专业开展实验教学难度大,教改着眼于信息化实验教学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和多媒体交互技术等,创建了76个虚拟仿真实验,虚实结合,能实不虚,填补了涉林专业实验的短板。

标本实物与数智结合也是教改的一大亮点,广西大学林学院以名列全国前茅的广西大学植物标本馆和木材标本馆为对象,通过数字化,构建了林木标本数字化资源库。建立了依据树木形态特征、木材特征多项指标判定树木种类系统,实现在线智能测试,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线下线下结合等教学形式,开设了珍稀树木认识、红木识别等多个在线智能测试实验。


林木数字化资源库


线上线下融合,催生了课堂新形态,使“水课”变成了“金课”,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增,知识结构获得了大幅提升。建成了国家一流课程木与人类文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木材学,广西一流课程红木文化,广西课程思政示范课木与人类文明等。

科教融合,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也是教改的重要内容,广西大学林学院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课件、实验等教学内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本科生进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科研训练,提升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强化现代林业技术学习,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放到企业进行,企业派出实践教师,“双师”指导。

通过多维融合,复合型涉林人才质量全面提升。成果实施后读研率显著提升,从2019年开始后大幅度增加,2022年达45.5%。学生作品由难获奖,至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4项,其中金奖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学生就业率上升,总体保持在90%左右的较高就业率水平。专业获得了大量教学奖励或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级9项,省部级26项。建成的国家一流线上课木与人类文明,选课高校810所,学生51934人;广西一流线上课红木文化,选课高校62所,学生14308人。

近日,教育部《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发布,提出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地方高校面向区域战略发展多维融合新林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新林科教学改革,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也为新农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为我国新农科发展培养储备人才贡献了重要力量。